作者:【日】黑坂達也 著 李善同 譯
出版社: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上市日期:2022年01月
內容簡介:
5G時代的來臨必將給各行各業帶來新的沖擊與機遇。5G帶來的沖擊不僅體現在通信業、家庭、職場、生活區,在整體經濟和社會上也有所體現。本書以圖解的方式說明了5G的普及時間線,以及講解了企業在事業開發方面應該做哪些準備,通過諸多案例,預測了各行業將會產生的變化,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預見性。在如此起伏變幻的形勢下,這種預測幾乎和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我們的工作和生活。讓我們通過這本書,直視未來。
【日】黑坂達也
學生時代開始涉足互聯網商業企劃,畢業之后于三菱綜合研究所從事信息通信事業咨詢及國內外政策分析。2008年成立公司,為通信廣播部門的經營戰略及商業拓展提供咨詢,同時為政府項目提供支援。2016年兼任慶應義塾大學政策傳媒研究科特聘副教授。
★作為信息產業領域的先行者,作者具有豐富的經驗,對商業機遇的判斷可以給人重要的啟示。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未來的方向。
★萬物智聯將再次顛覆大家固有的認知,身處其中的每個人都需要重新找到屬于自己的紅利賽道,發現自身的準確定位。
★從另一個角度解讀5G,將5G的現實應用和個人聯系起來,了解技術變革時代下的社會趨勢,講述普通人如何發現躍遷的機遇,讓時代的風口吹向自己。
全新的變現平臺 在5G時代推進商業拓展,應當了解的重要的特征是,全新的變現平臺(為了從服務中獲得等價報酬的收費機構)。5G的普及促進了各種服務的變現(現金化),為實現新的商業模式做出了貢獻。 可以從兩種角度去看待作為變現平臺的5G。一個是作為龐大收費機構的通信運營商,特別是近年來,以通信為媒介提供各種服務的代理收款人。通信運營商的業務越來越廣泛,不僅是通信運營商除了直接提供視頻與雜志應用等,還會在通信費中收取與相關的商業公司合作所提供服務的費用。 將通信運營商視作收費機構并不是今天才開始的。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的NTT、DOCOMO的i-mode與KDDI的ezweb之類的數據通信服務是這一切的先驅,而且已經有近20年的實際業績了。4G/LTE 時代智能手機崛起,雖然在蘋果與谷歌公司提供的平臺上的充值一直在增加,但將這些與通信費用合并支付的模式也正在普及。在5G時代也一樣,通信運營商充當著這種支付模式的收費機構。還有一個角度是,5G 更利于提供聚焦在個別需求上的服務。第三章將會對具體的服務內容進行介紹,例如要滿足“周末晚上想用 8K 重溫看過的電影,想要這樣的通信環境”這種需求時,目前必須要加入訂閱(按月付費)服務。但是,假如實際每個月只能看一次 2 小時的電影,那就相當于有 24 小時 ×30 天 -2 小時 =718 小時被浪費了。 本來不論通信服務還是視頻傳輸服務,用戶都沒有必要加入訂閱服務。但是,如今從主要從業者的角度,甚至包含構建這些的基礎設施方面的技術要求的角度來說,很容易就會采用這種商業模式。如果基礎設施能夠適配的話,從庫存或固定費用等方面來說,滿足個別用戶需求按具體情況支付才是更合理的商業模式。 5G就從技術方面促進了這種商業模式的多元化。例如通過網絡切片可以提供為只在周末想要享受8K電影的觀眾準備的特殊線路。而且,為了克服前面所說的5G頻率波段的缺點,正在開發可以高度控制電波方向的技術,所以如果使用這樣的技術那就有可能提高傳播的效率與可靠性,使電波直接到達電影觀看者的家中,這樣一來就能實現滿足個別用戶需求的變現。 直連寬帶 第二個關鍵詞是“直連寬帶”。隨著5G的普及,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在辦公室,甚至在戶外都可以充分使用到比現在性能更好的寬帶。你可能會想,這種事現在不是已經實現了嗎?但現在的寬帶并不能隨時隨地發揮出宣傳中的性能。例如,F1(一級方程式)賽車,不同于埃爾頓·塞納和中島悟所活躍的時代,在今天已經不通過數字有線電視播放了。雖然可能會因為日本選手的出色表現而再次恢復當年的熱度,但現在已經變成一定數量的固定粉絲通過互聯網上的付費視頻傳輸服務來觀看了。在目前已經實現變現的情況下,只要沒有再次出現特別大的爆點,那就很難在數字有線電視上復播了。所以,有朝一日,日本車手奪冠的話,還是要通過互聯網收看。 但是,假如居住在某座公寓中的一半人都想收看互聯網轉播的話,那么目前的基礎設施可能無法充分滿足這種需求。這是因為寬帶線路是很多用戶共用的,而且集中住宅中的線路性能也不是十分優越,而如果配備了5G技術的話,即使是集中住宅也可以讓電波直達各家各戶。因此,也就能用到更高品質的寬帶了。 需要提前說明的是,這里絕不是說現在的寬帶是假的,在某個地方共用設備的結構本身在 5G 里也是和光纖一樣沒變。所以,投資設備才是解決共用部分性能瓶頸問題的關鍵。5G技術雖然有可能減輕這種負擔(降低用戶人均成本),但從更廣的角度上來看,相比于技術,這更像是個投資設備的企業經營問題。 相反,通信運營商一旦確立了進行更積極的設備投資的目標,那無論室內外,5G都有可能成為寬帶的選擇。到那時,5G基礎設施投資方的動力就在于市場需求的大小,而上述的“5G變現平臺”就可以發揮作用了。 全連接 第三個關鍵詞是“全連接”。為了理解5G中備受期待的全連接的概念,首先回顧一下4G 在現階段可能做到的事。許多人是通過智能手機使用4G的,不管去哪兒都帶著那部智能手機,不少人甚至在睡覺的時候也放在枕邊,這已經是超出想象的生活方式的革命性改變了。還未見過其他東西像手機這樣從不離身。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和身體貼得夠近的錢包也會在回家后放到其他地方吧,而錢包的功能正在逐漸被智能手機取代。 我們是如此依賴智能手機,準確地說,我們依賴的不是智能手機這個東西,而是由應用所承載的服務,或是在另一端的人際關系。睡前還在用SNS聊天,有可能睡覺時也在等待誰的消息,智能手機則是回應消息的“窗口”。 這種依賴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們必須望出窗外,也就是看到智能手機之外的畫面。我們睡覺時將智能手機放在枕邊是因為要使用它的時候能夠馬上用到,但如果不啟動應用,智能手機也不過是一塊“厚重的玻璃板”罷了。想在電腦上使用4G服務則更加麻煩,需要啟動電腦、設置手機連接、經Wi-Fi將二者連接,才能開始通信。由于必須進行比智能手機更多的操作,因此電腦和我們的身體難有親近感。 二者相同的地方是要使用時都需要些“步驟”。即便這些步驟很簡單,我們也必須操作輸入密碼啟動應用程序或者至少“按下開關”的步驟才能使用。也就是一種想用或想連接時卻用不了的狀態,我認為這是一種“半連接”。例如,智能手機上的某些游戲與視頻內容未必需要一直保持連接。近視頻傳輸網站提供了限時內容在下載、觀看時無須連接也能高品質地享受電影和電視劇的服務,可以說是提供了類似“影碟租賃”的服務。電腦上使用的 Office 套件也逐漸地普及了云服務,另外,以往的封包軟件即使不連接互聯網也能完成工作。像這種連接網絡會方便一些,不連接也沒關系的狀態,就是“半連接”世界。 那么,在5G的“全連接”世界中智能設備的使用方式會是什么樣呢?全連接指的是無論何時都保持連接,與4G時代“連上網絡會方便一些,不連接也沒關系”是相對的概念,使用的前提條件就是保持連接。這就好像電器產品與電力的關系一樣,電器不通電是無法使用的,因為依靠電力工作是實現功能的前提。同樣,全連接設備依靠互聯網工作是實現其功能的前提。進一步說的話,就是處于未連接互聯網的狀態時,全連接設備是不能使用的。 想象一下設置在大廈每個角落的傳感器,實時掌握著整個空間的狀態,讓大廈整體保持電力消耗的解決方案。在這種情況里,傳感器必須保持聯網。如果不是這樣,就無法對大廈整體進行集中控制,也不可能做到實時的應對。當然,傳感器本身就是電器產品,只要通電也能夠單獨運轉,但這種情況下就只能控制傳感器直連的設備而已。另外,如果不是一直聯網而是間隔連接網絡的話,就可以造出時間差,按一定時間間隔收集信息。不過,當想要綜合判斷外部氣溫的變化或各個房間的運轉情況(有沒有使用或使用人數等),并想要非常精確地控制大廈整體的空調,改善整體電力消耗量與空間利用的舒適度時,間隔一定時間的控制就基本沒什么意義了。這種情況下,就必須要實時保持連接。 不僅是管理一棟大廈,對某個城市中的所有建筑物進行優化時,必須將城市整體進行網絡化。如果不這樣的話,城市中的整體控制就會失衡,對用戶來說也不公平。全連接不只對大廈(建筑自動化)與城市(智慧城市)的管理等來說是必需的,對實現實時、按需求、化的高品質的網絡也是必需的。那么,為了滿足這樣的需求而誕生的就是 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