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外交卷)》

作者:蘇格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上市日期:2018年10月

內容簡介:

8900多萬黨員干部深入學習習近平外交思想和語言藝術的通俗輔導讀物

在線閱讀

全本定價:¥68.00

作者簡介

蘇格

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會長,原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


1975年畢業于西安外國語學院并留校任教。1982年赴美國留學,先后獲楊伯翰大學國際關系與區域研究專業碩士和博士學位。1987—1988年,在哈佛大學做博士后研究。曾任美國史密森學會研究員、富布萊特高級訪問學者;喬治城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客座教授;中國外交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兼職博士生導師。2003—2006年,任中國駐美國使館公使銜參贊。2006—2013年,先后任中國駐蘇里南大使和中國駐冰島大使。2015—2018年,任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


主要論著包括:《美國對華政策與臺灣問題》(1998年版)、《跨世紀國際關系格局與中國對策》(主編,2003年版)。

精彩推薦

8900多萬黨員干部深入學習習近平外交思想和語言藝術的通俗輔導讀物;

75個詞條原文論述及闡釋,解碼“習式語言的力量”和習近平外交思想的總體布局、理論創新和實踐成就;

習近平外交思想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蘊含治國理政和人際交往的大智慧。

《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外交卷)》

作者:蘇格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上市日期:2018年10月

習近平外交思想指引航向

 

21世紀,國際格局持續深刻演變,中國“變量”之影響力不斷增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深邃的國際視野和厚重的民族責任,準確把握世界發展大勢,科學界定中國的歷史方位,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緊緊圍繞“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積極推進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并確立了習近平外交思想,成為新形勢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勝利前進的行動指南。

一、 民族夢想 歷史擔當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贝藲鈩莅蹴绲母柙~亦可視為對習近平外交思想緣起之寫照。

習近平外交思想深植于延綿數千年的中華民族血脈之中,蘊含深厚的中華優秀文化和哲學思想。習近平提出并深刻闡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既是對千百年國家和民族歷史訴求的高度概括,又是新時期民族團結奮進的精神動力?!爸袊鴫簟庇兄重S富的思想內涵和歷史擔當,就是要完成“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使命:到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將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實現這一宏大目標,中國共產黨帶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外交是內政的延伸,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有著內在的辯證統一關系。

習近平賦予“中國夢”深遠的世界意義。當引領偉大中國前行的歷史接力棒傳遞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時,國際力量對比持續“東升西降”,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和崛起,推動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發生革命性變遷。世界多極化趨勢更加明顯,經濟全球化“雙刃劍”效應依然突出?!皢螛O”與“多極”的斗爭仍在持續,“守成大國”對新興大國崛起的焦慮感和戒備心增強。國際政治安全矛盾時而跌宕起伏,世界經濟中相互競爭與相互依存同在,對可持續發展之呼聲高漲。全球治理任務艱巨,規則制定和秩序走向之爭更趨激烈。非傳統安全問題日益凸顯,“軟實力”競爭呈上升趨勢。中國所面臨的外部環境中,正反兩方面因素都呈上升趨勢,中國發展的世界影響備受各方矚目。

“不畏浮云遮望眼?!绷暯蕉床焯煜麓髣?,把握時代脈搏。他融合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透過現象看本質,高瞻遠矚地揭示了國際形勢中的五組重大關系:一是要充分估計國際格局發展演變的復雜性,更要看到世界多極化向前推進的態勢不會改變;二是要充分估計世界經濟調整的曲折性,更要看到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會改變;三是要充分估計國際矛盾和斗爭的尖銳性,更要看到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不會改變;四是要充分估計國際秩序之爭的長期性,更要看到國際體系變革方向不會改變;五是要充分估計我國周邊環境中的不確定性,更要看到亞太地區總體繁榮穩定的態勢不會改變。

習近平歷史地作出重大戰略判斷:中國發展仍然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最大的機遇就是自身不斷發展壯大。習近平外交思想深邃的洞察力,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全面推進指明了方向。

二、 不忘初心 承前啟后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外交砥礪前行,勇于探索,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創新。

(一)新中國外交奠定基石。毛澤東外交思想關于“一邊倒”的歷史抉擇維護了國家獨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起步;“一條線”的戰略調整緩解了當時國家安全腹背受敵的嚴峻形勢。周恩來總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確立了中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

(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交藍圖。 20世紀 80年代初,中國面臨的國際形勢和發展任務均發生重大變化,國內工作重點轉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鄧小平同志確立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旨在維護世界和平,反對霸權主義,促進共同發展,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和平穩定的國際和周邊環境。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與“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外交戰略,經受住了兩極格局瓦解和世紀之交國際風云劇變的重大考驗,為中國的和平發展贏得了寶貴的戰略機遇期。

(三)習近平外交思想全面引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21世紀的頭十年,國際力量對比不斷消長變化。中國和平發展與崛起銳不可當,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成為世界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里程碑事件。文明古國面臨兩個“前所未有”:一是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臺中心,二是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十八大以來,中國外交又一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習近平牢記根本,不忘初心,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外交戰略思想進行了繼承和創新發展。習近平提出,中國必須有自己特色的大國外交。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上升,使中國成為國際格局演變進程中舉足輕重的力量。中國正處在從地區性大國向全球性大國的轉變過程中,國家利益之內涵和外延都發生了變化和擴展。習近平高屋建瓴地指明了中國外交發展的歷史方向,勾畫出新形勢下對外工作的形勢任務、目標原則、戰略策略:“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發展安全兩件大事,牢牢把握堅持和平發展、促進民族復興這條主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和平發展營造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維護和延長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障?!?/span>

習近平外交思想科學界定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全面維護中國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與此同時,習近平外交思想明確指出中國自身發展還必須同世界各國共同發展有機結合。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目標堅定明確:一為民族復興盡責,二為人類進步奉獻。這不僅使中國外交屹立于時代發展潮流的前列,更占據全球治理和國際規則制定的道義制高點。

三、 開拓創新 頂層設計

習近平運籌帷幄,全面指導并不斷推進中國對外工作的理論和實踐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關于世界發展和國際關系的理論創新取得重大突破和發展,形成了科學完整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體系。

(一)豐富和發展了和平發展的戰略思想。習近平外交思想深化和升華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核心精神,主張“六個堅持”,即堅持主權平等、堅持共同安全、堅持共同發展、堅持合作共贏、堅持包容互鑒、堅持公平正義。習近平指出: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思想自信和實踐自覺的有機統一”,同時“我們也真誠希望世界各國都走和平發展道路”,各國相向而行,共同和平發展。這不僅為中國繼續和平發展提供了理論指引,也對國際和平發展的理論和實踐作出了新的貢獻。

(二)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新型國際關系的三層含義是

“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就是要倡導各國秉持相互尊重原則,共同塑造國際關系和國際秩序的公平正義;攜手合作,迎接挑戰,實現共贏共享。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致力于走出一條國與國交往的新路,旨在擯棄傳統的以強凌弱的叢林法則、我贏你輸的零和游戲,建立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這其中既借鑒了世界文明一切優秀成果,又有堅持走符合自己國情道路的中國優良傳統;既是歷史的總結回顧,也順應了時代發展潮流;既考慮到中國利益,又包容了世界各國的利益。

(三)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美好愿景,是新時代中國外交高舉的一面旗幟。黨的十九大報告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內涵作了明確闡述,即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拔逦灰惑w”國際社會的理想,發祥于中華民族崇尚和合、天下為公的優秀傳統文化,鏗鏘有力地回答了事關人類社會命運前途的重大命題,超越了國別、黨派和制度的差異,符合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為解決各種全球性挑戰提出了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宏大的目標,其內涵豐富而廣泛,任務繁重而艱巨,也是一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奮斗才能完成的光輝歷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想的最終實現,將是人類之幸、世界之福。而新型國際關系的建設將為實現這一目標尋求并打開道路、開拓并積累條件。

(四)構建全球伙伴關系網絡。冷戰結束后,零和思維并未

銷聲匿跡,以敵友陣營劃線的“結盟”依然存在。習近平外交思想積極倡導“結伴而不結盟”,推進構建全球合作共贏、包容開放的“伙伴關系”網絡。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異,也是伙伴?;锇殛P系具有平等性、和平性、包容性,伙伴之間沒有主從之分、陣營之別,無假想敵,也不針對第三方。這不僅是對冷戰思維的否定,也是對以結盟或對抗為特征的國家間關系模式的超越。

(五)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并弘揚義利合一的價值觀。國家間關系的發展,固然要尋求利益的融會點。然而,利益不能被狹隘地理解為惟利是圖。習近平主張:“在國際合作中,我們要注重利,更要注重義?!敝袊厣髧饨慧`行正確的義利觀,主張政治上秉持正義公道,經濟上倡導合作發展,國際事務中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樹道義,不僅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價值觀,也將對以共商、共建、共享的精神促進世界和平,發展與不同文明間關系的和諧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

(六)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習近平提出:

“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已經進入 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舊時代?!睂τ趪H區域安全問題,他積極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共同,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每一個國家安全;綜合,就是要統籌維護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合作,就是要通過對話合作促進各國和本地區安全;可持續,就是要發展和安全并重,以實現持久安全。

四、 綜合統籌 全面布局

在習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本著“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重要舞臺”的方針,通盤運籌,綜合布局。

(一)構建新型大國關系。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將改善和發展同發達國家關系,推動建立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新型大國關系。習近平提出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倡議,強調“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力避大國崛起的“修昔底德陷阱”,引領兩國增進戰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切實管控分歧。中俄關系保持高水準運行并發揮“戰略引領”作用,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相互借重、密切配合,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基礎進一步夯實。中歐合作不斷開創新局面,雙方共同推動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伙伴關系。中國同金磚國家等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大國的合作也邁上更高層次。

(二)穩定和拓展周邊睦鄰友好關系。亞太地區為中國安身立命之所、發展繁榮之基。我國周邊外交的基本方針,就是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展現“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中國同周邊國家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共商、共建、共享“一帶一路”,中國還積極推動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立絲路基金。中國與東盟關系發展進入新階段;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積極推進;同南亞國家合作持續深化;同中亞國家務實合作不斷加深。在周邊難點和熱點問題的解決上,中國積極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在南海問題上,中國堅定維護國家主權與權益,堅持通過對話談判解決爭議。

(三)加強與發展中國家友好合作。中國同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發展中國家關系取得顯著進展。習近平提出真實親誠對非政策理念,中國與非洲國家聯合舉辦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共同推出中非“十大合作計劃”。中國與拉丁美洲國家宣布建立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關系,打造中拉關系“五位一體”新格局。中國同阿拉伯國家共同致力于構建“ 1+2+3”合作新格局,促使中阿戰略合作關系邁上新臺階。中國同太平洋建交島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建立起相互尊重、共同發展的戰略伙伴關系。新開發銀行等穩步推進,有力推動了南南關系總體向前發展。

(四)引導多邊外交進程。習近平外交思想高度重視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重要作用,不僅為引導國際體系變革方向起到獨特作用,還提升了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話語權。中國為應對氣候變化和疾病防治等一系列全球性問題作出積極貢獻。在烏克蘭、敘利亞、伊朗核、巴以、阿富汗、朝核、南蘇丹等熱點問題上,中國也發揮了重要的建設性作用。金磚國家合作進一步深化。中國成功舉辦博鰲亞洲論壇、亞信上海峰會、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等多場主場外交活動。 2017年 5月 14日至 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是在世界經濟發展、中國自身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都處于關鍵階段的背景下舉辦的,對外發出了各方合力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積極信號,對世界、對中國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五、 經略致遠 剛柔相濟

習近平外交思想將國際公認的外交準則同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相結合,既具堅定的原則性,又有高度的靈活性,并始終堅持二者有機的辯證統一,展現了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從而形成了剛柔相濟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風格。

隨著全球性挑戰日益增多,加強國際合作和全球治理、推進全球治理體制變革已是大勢所趨。習近平指出:加強全球治理、推進全球治理體制變革不僅事關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而且事關給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定規則、定方向;不僅事關對發展制高點的爭奪,而且事關各國在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長遠制度性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外交抓住機遇、主動作為,堅決維護以

《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堅決維護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成果。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新型多邊金融機構,促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完成份額和治理機制改革,積極參與海洋、極地、網絡、外空、核安全、反腐敗、氣候變化等領域治理規則,推動改革全球治理體系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順應時代潮流,符合各國利益,增加了我國同各國的利益匯合點。

習近平外交思想以“會當水擊三千里”的氣概,妥善處理了走和平發展道路與不犧牲國家核心利益的辯證統一關系,極大地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面對國際某些勢力蓄意渲染“中國威脅論”,習近平不卑不亢地回應道:“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霸世界的基因?!痹谑玛P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大原則問題上,中國不覬覦他國權益,不嫉妒他國發展,但決不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針對強權政治破壞地區穩定和干涉別國內政的做法,在原則問題上敢于針鋒相對,敢于斗爭較量。習近平自信從容,運籌帷幄,“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堅持底線思維不動搖,堅持維穩與維權的統一,創新性地運用“后發制人”和“釜底抽薪”戰略,和風細雨地推進友好互利合作,有力地維護了中國的主權權益,有效地保持了地區局勢的穩定。

習近平外交思想在指導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實踐中,還展現出剛柔相濟、上善若水的外交藝術。習近平對外宣講中國的和平政策,時常輔以鞭辟入里的哲學思辨,如“和平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習近平善于旁征博引中華文化經典,如引用“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說明國家關系必須以義當先。以“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深入淺出地表達各國擁有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發展道路的權利。在分析中美關系時,指出“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的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為展現“一帶一路”倡議給沿線國家帶來的益處,表示“歡迎大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列車”。習近平還注重兼收并蓄,引用外國人文典故,如“大船必能遠航”、“吹滅別人的燈,會燒掉自己的胡子”等,以形象生動的比喻引起聽者共鳴。習近平心胸豁達、坦誠待人、謙和大度,語言極具親和力。他的人格魅力成為他廣結善緣的催化劑。習近平在一次演講時談及他的訪問足跡已遍及澳大利亞,突然話鋒一轉笑問東道主可否頒發“證書”,其睿智與幽默不僅敦促主賓交融,更使大國“軟實力”得到生動展現。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绷暯酵饨凰枷刖哂谐星皢⒑?、放眼世界的歷史擔當,登高望遠、開拓創新的思想理念,綜合統籌、點面結合的綜合布局,經略致遠、剛柔相濟的外交風格,已歷史性地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行動指南。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航船必將以持久的戰略定力和“四個自信”,不斷開拓進取、破浪前行。

国产极品精品免费视频能看的